圖文:農業部林業試驗所
常見訪花授粉的雙色熊蜂。(攝影/陸聲山)
蜜蜂科的黃腹長鬚蜂。(攝影/葉文琪)
蜂情萬種-蜜蜂的親戚們
當提到蜜蜂 時,人們自然而然會聯想到釀蜜的蜜蜂。一般而言,蜜蜂狹義指的是honey bee,具有社會性,會分泌蜂蠟做蜂房與釀蜜,而通常我們所稱的bee並不是單指這類狹義的蜜蜂,牠們大多是獨居性,而且也不會釀蜜。
全世界的bee多達2萬多種,大多數會訪花協助作物、植物授粉,但是直到1992年才有人使用花(粉)蜂(pollen bee)一詞來稱呼牠們,希望藉此與honey bee做區別。
臺灣跟蜜蜂一樣會採集花粉做為幼蟲食物的野生花蜂超過180種,從口器構造差異可分為長舌蜂與短舌蜂,前者如蜜蜂科、切葉蜂科,後者則有地蜂科、隧蜂科、分舌蜂科。
這些花蜂當中只有少數蜜蜂科跟隧蜂科的種類具有不同程度的社會性,其他種類都是獨棲性。蜜蜂科的身體通常圓圓滾滾,還長了又長又密的毛,像是會飛的絨毛玩具。常見的種類有熊蜂、木蜂與青條花蜂。這些大型花蜂跟蜜蜂在花叢間採蜜時一樣,通常也會發出嗡 – 嗡 – 嗡的聲音,所以很容易發現牠們的蹤影。
現正簡單介紹幾種不是蜜蜂的其他花蜂,希望大家能多認識這些有趣且迷人蜂類的多樣性~
蜂情萬種-蜜蜂的親戚們,一起來看看幾種常見的花蜂。
攜帶葉片返巢的臺灣切葉蜂。(攝影/葉文琪)
切葉蜂育幼室內的花粉儲糧與幼蟲。(攝影/葉文琪)
熊蜂|跟蜜蜂一樣也是社會性的花蜂,但是蜂巢中的個體數量遠比蜜蜂少很多,而且同樣是蠟質的蜂巢,牠們通常是建造在隱密處的的底下,因此不容易被發現。熊蜂是很有效率的授粉者,少數種類也被商業飼養,幫助栽培於溫室內的蔬果授粉,例如番茄。
木蜂|身體的毛比較短而稀疏,看起來像是短毛版的熊蜂;牠們的大顎強而有力,可以咬穿堅硬的竹管或挖空木頭做窩,所以英文叫 carpenter bee,就是木匠蜂的意思。
鞋斑青條花蜂。(攝影/葉文琪)
說到飛行速度比賽,冠軍大概非青條花蜂莫屬,牠們的翅膀跟其他花蜂比較起來特別短小狹窄,在花叢間活動時通常只聞其聲,不見其身影。青條花蜂是穴居性 的蜂,喜歡在土壁上打洞做窩,以前農村常見的土角厝是牠們的最愛,常常吸引牠們大量聚集做窩,常常在土壁上留下如同被機關鎗掃射過一樣的千瘡百孔。
具有社會性的熊蜂,獨自開始建窩的蜂后與孕育幼蟲的育嬰房。(攝影/陸聲山)
切葉蜂|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牠們發達的大顎裁切植物葉片做窩,大顎在齒跟齒之間有特別的切緣,可以輕鬆剪下適合形狀的葉片。牠們能一面飛行,一面嘴腳並用把比自己體型還大的葉片帶回窩中,然後利用多達數十片的切片相疊捲成圓筒狀的蜂室,再用圓形的小切片做隔間,分開不同的蜂室,然後塞滿採集的花粉做為幼蟲的儲糧。
紅胸木蜂於枯木上方挖出的圓形洞口(左),與鑽出洞口的紅胸木蜂(右)。(攝影/陸聲山)
希望大家在認識更多的蜂之後,能試著了解原來許多時候我們所認知的蜜蜂其實是其他的不同蜂類,至少日後不慎被虎頭蜂或長腳蜂螫傷時,能夠分辨出真正的肇事者,而不要再讓蜜蜂或蜜蜂的親戚成為代罪的羔羊了!
分享此文:
按一下即可分享至 X(在新視窗中開啟)
X
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
請按讚:喜歡 正在載入...
相關